快速导航×

分类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2025-09-25
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一角,我们见到了刚刚结束晨训的费若秋,这位曾在法国剑坛崭露头角的中国击剑运动员,如今褪去比赛服,换上休闲装,手持咖啡穿梭在校园长廊中。"还有两篇论文要交,"她看了看表笑道,"这比奥运会倒计时还要令人紧张。"

从剑道到校园:一个出乎意料的选择

2024年巴黎奥运会结束后,当人们期待费若秋继续征战下一个奥运周期时,她却出人意料地宣布暂别职业剑坛,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比较文学专业,这一决定让体育界为之震惊,也让很多人不解。

"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进攻,更是如何思考,"费若秋抚摸着手中的咖啡杯,眼神坚定,"在法国训练的六年里,我每天都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选手交流,渐渐地,我发现自己对文化间的对话产生了浓厚兴趣。"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哥伦比亚大学击剑队主教练詹姆斯·沃森告诉我们:"费若秋的到来让我们惊喜,她不仅带来了世界级的技战术水平,更重要的是她那种职业运动员特有的专注和毅力,这种品质在学术领域同样珍贵。"

跨文化之旅:从北京到巴黎再到纽约

费若秋的运动生涯本身就是一段跨文化旅程,14岁开始接受击剑训练,18岁入选国家队,22岁赴法参加职业训练,如今25岁的她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。

"在法国,我学会了用另一种视角看待击剑这项运动。"费若秋回忆道,"法国人将击剑视为'身体的象棋',不仅注重身体素质,更强调战术和心理的博弈,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我对竞技体育的理解。"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这种跨文化体验直接影响了她的学术选择,在哥伦比亚大学,她的研究方向聚焦于体育文学中的文化表征,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探讨不同文化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差异。

"很有意思的是,我发现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'剑'的意象构建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。"谈到专业领域,费若秋眼中闪烁着学术热情,"在李白诗中,剑是侠义的象征;而在法国中世纪文学中,剑更多代表贵族身份和骑士精神。"

平衡之道:学术与击剑的双重挑战

尽管以学生身份来到哥大,费若秋并未完全离开击剑场,作为校击剑队的特聘教练,她每周要带领队员进行三次训练,同时自己保持每天两小时的技术练习。

"时间管理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,"她坦言,"早上6点起床训练,然后上课、图书馆、再训练、晚上写论文,这种强度有时甚至超过职业训练时期。"

哥大击剑队队长迈克尔·陈告诉我们:"费教练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提升,更是一种职业态度,她总是告诉我们,击剑是智者的游戏,需要大脑和身体完美协调。"

费若秋的创新训练方法也让人眼前一亮,她将文学分析中的"细读"方法应用于比赛录像分析,要求队员不仅关注技术动作,还要解读对手的战术意图和心理状态。

"这就像解读文本一样,"她解释道,"每个动作都是一个词汇,连续动作构成句子,整场比赛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,我们需要读懂这篇文章的结构和深层含义。"

文化桥梁:用击剑连接东西方

在哥大求学期间,费若秋发起了一个名为" fencing across cultures"(跨文化击剑)的项目,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通过击剑交流对话。

"击剑作为一项源于欧洲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运动,是文化对话的完美媒介。"费若秋说,"在这个项目中,我们不仅交流技术,更分享各自文化中对竞技、荣誉和团队精神的理解。"

该项目已经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学生参与,成为哥大校园中颇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交流平台,文学院院长戴维·马迪逊教授评价道:"费若秋同学展现了如何将体育专长与学术研究相结合,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价值,她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跨界人才。"

未来规划:重返剑坛还是学术深造?

面对未来,费若秋保持着运动员特有的冷静与规划,她表示将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决定是重返职业剑坛还是继续学术研究,也可能寻找将两者结合的新路径。

"2028年奥运会当然是个诱惑,"她微笑道,"但我也发现了学术研究的美妙之处,或许我可以找到一种方式,让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非此即彼。"

她正在考虑撰写一部关于击剑文化的比较研究著作,希望能为这项运动的文化传播做出贡献。"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需要文化层面的深入理解,而不仅仅是技术移植,我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些工作。"

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之道

费若秋的故事反映了当代运动员发展的新趋势——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哥伦比亚大学体育部主任彼得·皮林表示:"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,运动员不再需要在校队和学业之间做出艰难选择,像费若秋这样的学生运动员证明,高水平竞技与学术追求可以相得益彰。"

这种体教融合的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,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职业训练相结合的模式,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为此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。

"中国的竞技体育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,"费若秋说,"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鼓励更多年轻运动员在追求体育梦想的同时,不要放弃学术和文化的探索,这两者不仅不矛盾,反而能够相互促进。"

夕阳西下,哥大校园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,费若秋背起书包,向我们告别后走向训练馆——那里,一群年轻击剑爱好者正等待着她的指导,从世界赛场到大学校园,这位旅法剑客正在用不一样的方式继续着她的击剑之旅,在学术与体育的交汇处开辟着新的可能。

在她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运动员的缩影——不再局限于单一身份,而是勇敢地跨越边界,在多个领域实现自我价值,这种跨界探索不仅丰富了个体生命体验,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。

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还在继续,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,无论未来走向何方,这段独特的经历都已经为她的人生增添了丰富的维度,也为后来者照亮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。